台灣葡萄酒二


台灣葡萄酒的產量到底佔全台灣葡萄酒市場多少呢?答案揭曉,竟然高達20%左右,也就是說其實台灣市面上買到五瓶酒其中一瓶就是台灣釀的酒,只是酒標上不一定顯示或是讓你看不出來這是台製的酒罷了,大約3%的台灣酒來自於台灣的葡萄,剩下的17%則來自於我們大量向國外進口葡萄汁再自行加工釀造,2010年的葡萄汁進口量依照排名前五名為西班牙、美國、義大利、中國大陸與智利等,台灣該年總進口量約為五百萬公斤,八百七十萬美元左右,數量與金額相當龐大。

2010年台灣葡萄酒年進口量高達九千兩百萬美金(一千六百萬公斤),平均來說每個月至少有100個20呎貨櫃的進口量,比我預計的還要多很多,而且目前也有逐漸上漲的趨勢,台灣2010年進口葡萄酒產地(依金額)前六名依序為法國、澳洲、美國、智利、義大利、西班牙,若以數量來分類前六名則依序為法國、智利、澳洲、西班牙、美國、義大利,由此可以見無論是依金額大小或是數量多寡來看,台灣人對法國酒的愛好始終如一,也找不帶其他可以替代法國酒的腳色。

為什麼葡萄汁的進口量對葡萄酒如此重要?因為釀酒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將葡萄汁透過酵素轉化為葡萄酒,台灣擁有亞熱帶和海島型的特質,氣候炎熱,相當難產出高糖分的釀酒用葡萄(一般釀酒葡萄糖分約15%Brix,台灣葡萄只能做到8%-10%),所以我們台灣釀產的葡萄酒酒精濃度通常不高,甚至很大一部分都只有做到8%-10%的酒精度,在國際市場上對酒精濃度低於12%的葡萄酒接受度較低,所以如果台灣葡萄酒想要進軍國際,的確需要再加點油。但如果我們使用國外進口的葡萄汁,本身糖分含量就高,通常一公升的葡萄汁大約可以產出一公升的葡萄酒,如果進口高甜度的葡萄汁,還可以自行加水稀釋釀造,產出更多公升的葡萄酒。

台灣使用棚架式的搭建方法來進行釀酒葡萄種植,由於天氣炎熱的關係,這種比較屬於鮮食類葡萄的種植方式也就這麼被沿用下來。在台灣如果採用歐式葡萄種植法(在彰化二林台灣酒窖可以參觀),則會導致過度擁擠碰撞下而相互毀損的葡萄在還沒採收的時候就開始默默進行發酵,這樣等於直接先毀了葡萄酒的品質。

說到台灣釀酒葡萄的歷史則要從民國50年代開始說起,當時由彰化二林與台中豐原開始了國營的釀酒葡萄種植事業,民國85年為了因應加入WTO,政府以六年的時間準備,終於在民國92年(加入WTO前)終止公營酒廠與開放私營農民酒莊,若從55年開始計算至今台灣釀酒葡萄的種植也長達46年的歷史,三年前(民國98年)成立台灣酒窖,目的為了匯集所有台灣做的酒,提供平台讓消費者更容易購買,彰化二林農會更於六年前開始每年舉辦紫晶杯台灣品酒鑑定賽與提供免費製作宣傳單的服務,激勵更多小農努力釀造出更高水準的作品。

台灣到底有多少人願意把葡萄酒吞到肚子裡去呢?這到底還不是我們台灣人的習慣與文化,許多人寧可喝茶也不願意讓這洋玩意兒進攻到自己的餐桌上,另外還有一種人直接把葡萄酒放在供桌上,或是鎖在遙不可及的玻璃櫥窗內當背景,以凸顯自己的品味、格調與財氣。平均來說,台灣每人一年喝不到0.6公升的葡萄酒,一瓶葡萄酒0.75公升,也就是說台灣人一年喝不到一瓶葡萄酒(我想我這兩年在國外念葡萄酒應該已經把台灣人一整年的量都喝完了...)相較法國的平均每人每年喝50公升(二十年前更高達100公升),只能說這的確不是我們的文化,不過說到台灣人喝最多的還是啤酒和高粱等蒸餾白酒,如果統計台灣每年每人喝酒的量則高達30公升,另外又說明了台灣人只是沒有喝很多葡萄酒,但是還是很愛喝酒....


留言

熱門文章